《停止扼杀游戏》(Stop Killing Games)这一针对大型游戏厂商下架在线游戏行为的抗议活动,如今已掀起更大声浪。自请愿发起以来,全球玩家纷纷响应,截至7月21日,联署人数已突破140万,远超最初设定的100万目标。这不仅为组织方注入强心针,更让这场运动在欧洲范围内形成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。
本次请愿起初定下的门槛是100万签名,并于7月3日提前达标。达标后,发起者为防止无效签名影响整体效力,将新目标上调至140万,期望借此巩固合法性和公众参与度。如今,这一新目标也已实现,意味着玩家的诉求不再只是愤怒的呐喊,而是具备政治关注度的集体意志。
在签署者中,不乏社会和政界的重要人物。甚至连欧洲议会的副主席也公开支持了该行动,并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相关信息,明确表示对游戏行业当前运营模式的担忧与反对。然而,该运动也并非没有阻力,包括育碧联合创始人在内的部分业内老将曾对该请愿提出质疑,认为玩家对于“停止服务”的理解过于理想化,忽视了技术、版权和成本等现实问题。
这场抗议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《飙酷车神》等游戏的突然下架,尽管育碧成为最先引发广泛争议的公司,但它绝非唯一一个“主动让游戏从市场上消失”的厂商。例如EA在过去两年中便陆续关闭了数十款游戏的在线服务,甚至还下架了去年才推出的《EA Sports FC 24》,引发玩家不满。
对许多欧洲玩家而言,真正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游戏公司并未充分考虑或提供替代方案,例如开放托管服务器或离线模式支持,而是选择了直接“关停一切”的做法。这种缺乏弹性和透明度的操作方式,正在损害玩家的信任与权利。
更广泛的问题在于,当游戏从数字商店下架时,往往不仅仅是“买不到了”,而是连已经购买的玩家也无法再启动游戏。尤其是在在线服务绑定或DRM限制普遍存在的当下,一旦服务器关闭,游戏即形同作废。Entergram公司前段时间在PS Store一次性下架百余款游戏,也再次凸显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停止扼杀游戏》的目标并不只是表达不满,它更希望引起立法层面的回应。若能说服欧洲议会正视这一问题,或将推动欧盟出台专门法律,禁止发行商在未提供可持续使用方式的前提下强行下架游戏,从而为玩家争取更稳定的“数字财产”保障。
当然,目前这项请愿的最终结果尚未揭晓,欧洲议会是否会采纳玩家呼声、采取何种立法措施,仍有待观察。然而无论成败,这一运动已成为游戏行业历史上极为罕见的、有组织、有影响力的玩家维权案例。它不仅反映了玩家对数字游戏“可持续性”的集体焦虑,也暴露出当代游戏运营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缺陷。
在请愿截止日前(7月31日),欧盟地区的玩家仍可以继续签署并表达立场。尽管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,但至少从目前来看,这场由玩家自发推动的抗争,已经迈出了比预期更远的一步。
天天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