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克希德·马丁这家军工巨头,自二战以来就在全球防务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作为美国最大的国防承包商之一,该公司研发生产的F-22猛禽隐形战斗机、F-35闪电II联合攻击战斗机等尖端武器系统,长期占据着美国国防采购订单的榜首位置。凭借这些高科技武器平台,洛克希德·马丁在军火贸易中攫取了巨额利润。
早在上世纪90年代,这家公司就开始染指中国台湾地区的军售业务。1992年,在美国政府的批准下,洛克希德·马丁向台湾地区出售了150架F-16A/B型战斗机,这笔价值60亿美元的交易至今仍是台湾空军的主力装备。虽然这些战机如今已显老旧,故障频发,但在当时却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。进入21世纪后,其军售规模持续扩大——2008年向台湾出售12架P-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,单价高达2.5亿美元;2010年又签订了444枚爱国者防空导弹的供货合同,总价值31亿美元;2020年更是签下18亿美元的F-16V升级改造合同。据统计,这些年来洛克希德·马丁累计向台湾出售的武器装备超过200亿美元,占台湾地区对外军购总额的近40%。
展开剩余84%该公司最赚钱的产品当属F-35隐形战斗机,单价8000万美元的这款五代机已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机型,采购量占其新机总量的80%。此外,爱国者导弹系统凭借90%以上的拦截成功率,以每套10亿美元的价格畅销多国;C-130大力神运输机则以1.2亿美元的单价和出色的可靠性广受好评。正是这些明星产品,让洛克希德·马丁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呼风唤雨,2022年公司营收一度达到创纪录的654亿美元。
然而,这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、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行为,终究要付出沉重代价。中国政府多次严正警告,但该公司仍一意孤行地触碰中国红线。2020年,中国外交部首次点名制裁洛克希德·马丁,明确指出其行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,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。这家公司依仗美国政府的支持,以为可以高枕无忧,但局势的发展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。
供应链危机首先爆发——中国控制着全球70%的稀土供应和90%的精炼技术,而每架F-35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。随着中国收紧出口管制,该公司生产成本骤增5?%。虽然尝试从澳大利亚、越南等地寻找替代来源,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直接影响了战机性能。生产线上积压的订单已达450架,实际交付量却不足一半。2023年美国国防部以零件短缺、质量下滑为由,拒收数十架成品战机。公司净利润率从2020年的10%暴跌至2023年的4.7%,股价年内跌幅超过25%。其在中国设立的民用航空材料子公司,2023年营收锐减78%,业务几近停摆。
中国的制裁行动早有预兆。2020年7月14日,外交部宣布对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实施制裁,正式拉开反制序幕。当时洛克希德·马丁高层还心存侥幸,继续推进相关业务。但2022年2月制裁升级后,其采购渠道开始出现严重问题。2023年2月16日,中国商务部将其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,引发全球媒体广泛关注。具体措施包括:禁止与中国企业开展任何交易、冻结在华全部资产、禁止高管入境,并处以相当于对台军售金额两倍的高额罚款。其在华子公司实验室被迫关闭,投资项目全面搁置,当地业务彻底瘫痪。
稀土断供造成的打击最为致命。在中国加强出口管制后,该公司转向其他国家采购,但成本激增且材料纯度不足。F-35生产线出现严重延误,2023年美国国防部报告明确指出其存在技术不成熟问题,拒绝接收问题产品。订单积压严重,交付进度大幅滞后。尽管五角大楼追加了70亿美元预算,但战机出勤率持续走低,事故隐患不断增加。
2024年6月21日,中国实施新一轮制裁,针对其子公司和高管实施资产冻结和入境禁令。2025年1月2日,最新制裁将28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,其中包括洛克希德·马丁多家子公司及雷神、波音等军工巨头,其中10家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。制裁理由明确:这些企业参与对台军售,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。其高管被禁止入境中国,在华新投资被叫停,进出口业务全面中断。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军工企业,如今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困境——稀土短缺导致零部件成本上涨,公司净利润下滑30%。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,销售额仅18.2亿美元,净利润3.42亿美元,同时录得16亿美元亏损,其中航空部门就占9.5亿美元。
股价剧烈波动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。公司虽尝试多元化供应渠道,但越南、澳大利亚的材料质量始终不达标。盟友态度也发生转变——日本将其排除在F-X战机项目外,转而选择英国供应商;韩国大幅缩减联合研发规模。澳大利亚在2024年取消卫星通信合同,转而采购欧洲产品。欧洲空客则趁机深化与中国合作,抢占市场份额。洛克希德·马丁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,订单持续流失。
供应链危机形成恶性循环:稀土断供导致F-35交付延误,2025年实际交付量远低于预期。美国国防部报告指出其存在严重技术缺陷,拒绝接收问题战机。虽然转向越南采购稀土矿石,但质量问题始终无法解决。2025年1月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后,原材料获取更加困难。
尽管2024年全球营收达710亿美元,但2025年第二季度的巨额亏损格外刺眼。股价持续下滑,交易异常活跃。虽然韩国等盟友仍在采购F-35,但整体呈现多元化趋势。澳大利亚已开始采购欧洲卫星系统进行替代。事实证明,该公司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,生产延误导致客户纷纷转向竞争对手。
虽然国防合同金额仍在增长,但质量问题导致大量成品战机积压。维修机库中停满待修的战机,这些都在警示世人:供应链如此脆弱,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必将付出代价。全球规则正在重塑,这家军工巨头正步入缓慢衰退。回想当年,其三大核心技术何等辉煌:F-35的卓越隐身性能、爱国者的高效拦截能力、C-130的可靠耐用。如今升级计划一再推迟,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。
中国的精准制裁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:只有相互尊重、合作共赢才是正道,对抗只会自食恶果。从1992年出售150架F-16,到2020年的升级合同,洛克希德·马丁原以为可以稳赚不赔,却不想制裁层层加码。2025年多个合同无法履行,业务全面受阻。子公司收入断崖式下跌,民用业务归零。高管被禁止来华洽谈,只能依靠视频会议维持业务。工厂产能持续下降,工人轮班次数不断减少。
公司信誉彻底崩塌,国际地位一落千丈。传统盟友犹豫不决,欧洲竞争对手趁机挤压。这已不仅是经济问题,更是重大的战略失误。中国展现出的反制能力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,让世界为之震撼。洛克希德·马丁的案例,是技术霸权反噬的典型例证。在全球化时代,各国相互依存,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。损害中国利益者,必将付出长远代价。台湾问题是中国红线,触碰者必自食其果。如今这家公司举步维艰,前景黯淡,这场慢性死亡仍在持续。世界应该从中吸取教训:唯有合作共赢,才是发展正道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天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